close
歷史:《說中國》作者:許倬雲出版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

清初十七、十八世紀時,民族國家在西方逐漸興起,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以發展武備為要件。十七世紀初期的槍炮,和當時中國使用的火器,精密程度相差不遠。到了十八世紀初,中國沒有再發展,而歐洲的軍火技術卻已經突飛猛進。單以火槍而論,從點火線的「銃」,已經發展成用撞針敲擊子彈發射的步槍。如同前章所敘述,乾隆時代,訪問中國的英國代表團回國時曾報告:中國是個沒有國防軍備的國家。果然,在鴉片戰爭時,廣州虎門炮台上只有平定三藩之亂時使用的「紅衣大炮」,對方的則是當時最先進的海軍炮!

自從蒙古打通了東西之間的海陸通道,歐亞大陸上知識的傳播相當流暢。中國的許多傳統工藝,例如瓷器的燒釉、毛絲織品的混紡技術,甚至於傳統中藥的藥材,都有相當多的改變。康、雍、乾三代以後,中國的工藝基本上停滯不動。明末,西洋「水法」傳入中國,水壓噴泉和流水技術也被用來作為庭園和灌溉的設施。八國聯軍時燒毀的圓明園,其建築的方式,包括格局和上述水法,都有西方的影響。清代中葉以後,中國的建築技術不再容納西方的方法和觀念。

文化的閉關,恰是在清代「盛世」之時開始。到了清末中國必須接受西方的文化時,從元明以來到清初的西方影響,都已經湮沒不彰。不僅文化閉關,實際上所謂「盛世」,乃是文化活力的消沉。整個清代,除了皇室宮殿、庭園以外,中國沒有大規模的公共工程。那些規模巨大的工程,主要的只有防止黃河泛濫的河工和保持漕運暢通的運河工程。中國傳統上的築路、開河、國防工程等大型的公共建設都未見進行。明末已經有相當不錯的海船製造技術,自從滿清接收台灣以後,中國再也不能製造遠洋的大船,其技術也停滯下來。凡此現象,都顯示了,滿清政權只是以威權統治中國,從來沒想到要在原有的文化基礎上擴張和發展——這也許真的是結束的開始。

經濟方面,一般人也稱康、雍、乾為「盛世」。若以人口數字而論,明代本來已經有超過一億半的人口,經過明末大亂,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。滿清開國時,人口大概只有八千萬上下,經過休養生息,康熙時代大概又過了一億。康熙對於自己統治中國的成就非常自滿,康熙五十一年發佈詔書:「盛世滋丁忠明路生日蛋糕,永不加賦。」從秦、漢開始,中國列朝國家的收入,一部分是人口稅,一部分是田畝稅,有時再加上絲帛,作為農餘生產的產品。經過康熙「永不加賦」的詔書,政府收入從此只有田賦為主,再加上特種稅「榷」和過路稅「關」。從國家財政的角度看,單單以既有的田畝作為稅基,其實是不夠用的。

從好的方面看,政府不收人口稅,人口的增長速度自然加快。換個角度看,自古以來,政府與人民之間存在直接關係。由於人口的增長不再是政府關心的項目,官民之間也就失去了互相聯繫的脈絡。漢代「社」和「里」的管理乃是國家機公義路生日蛋糕器直達到基層的體制。當官民之間不再有聯繫時,政府能夠與民間相接觸的點,也就局限於地方官和地方紳士;一般老百姓必須要經過公(地方官)、私(地方紳士)兩條管道,才能夠理解到「國家」的存在。傳統的「天下國家」,應當是國家下面就是廣土眾民,現在,「天下國家」剩了一個皇上,和一群奴顏婢膝的官僚而已。(二十)



義山路2段生日蛋糕
arrow
arrow

    vicky22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